0551-63652506

行业新闻

智慧水利赋能科学治水

发布日间:2021-11-26   浏览次数:949

智慧水利赋能科学治水

通过“千里眼”,坐在办公室里,5000多座小水库的雨水情一目了然;洪涝期间,哪条河湖超警,实时水位多少,在全省雨水情监视系统可随时查阅,并能快速预警;通过远景摄像机和相关算法实现视频远程“巡河”,为河长们当起高效率的“电子助手”……

信息化让水利管理更加科学高效。近年来,我省加快智慧水利建设,建成了一批重大水利信息化工程项目,多项应用走在全国先进行列,为水旱灾害防御提供强大技术支撑,有效减轻防洪损失,更为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动能和保障。其中,“安徽山洪及洪涝灾害调查评价信息平台”“安徽省水资源取用水智能化监管平台”两个项目,被水利部列入智慧水利优秀应用案例和典型解决方案推荐目录,并参展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。

科技助战,洪水面前抢“先手”

防汛,是“智慧水利”大显身手的平台,一项项信息化手段的介入,让水利工作者在分秒必争的抗洪中赢得了时间、提高了效率、抢得了“先手”。

省水利厅防汛人员在办公室里就可以实时查看遍布全省各地的5468座小型水库的雨水情,特别是可以实时监控病险水库运行状况,监测信息15分钟可到达水利部信息中心……

分散性强降雨的突然袭击,直接影响小型水库安全运行。可依托信息化手段,水库如今有了“防御利器”。自动测报系统就像水利工作者的“千里眼”,具有信息采集、传输、处理、预警等功能,有效提升了雨水情信息的准确度和时效性。

今年汛期,省小型水库雨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在保障水库安全、防御暴雨洪水中发挥了显著作用。这一去年年底上线运行的自动测报系统,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所有在册小型水库雨水情自动监测全覆盖。在今年梅雨期及台风“烟花”等暴雨洪水防御过程中,该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,为水库调度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,有力保障了小型水库度汛安全。

2020年夏天,梅雨期之长、暴雨日之多、累计雨量之大、覆盖范围之广、梅雨强度之强,均为历史第一。然而,我省没有发生重大人员伤亡、重要堤防和基础设施没有损毁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没有受到影响,这离不开“智慧水利”提供的科技支撑。

一图掌握全省雨水情趋势、一键生成洪水预报成果、一屏总览河湖现场状况……去年洪灾期间,安徽省水利信息化平台日访问量最高达50万人次,共发起洪水预警近3万次,向各级防汛责任人发送预警短信37万条,启动山洪预警广播和信息展播5万次。全省无一人因山洪灾害、行蓄洪区运用、水库泄洪死亡,最大限度减轻洪涝灾害损失,防洪减灾效益达2679亿元。

数字赋能,智能应用广覆盖

从防汛抗洪,到水利工程管理调度,再到河湖长管理,这些年,在“数字+”的加持下,全省“智慧水利”应用不断拓展,管理效率显著提升。

防汛预警平台将用智能语音技术。“当某地区出现强降雨,触发了系统预警条件,语音外呼系统将自动拨打相应区域责任人电话,确认预警信息,并进行多轮交互问答,可在短时间内高效收集防汛有关的重要第一手信息,再经过后台数据分析生成报告,为防汛决策提供依据。”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介绍。

目前,这套应用了语音识别、语音合成等智能核心技术的语音外呼系统已经完成了开发工作,即将进入测试阶段。

网络是信息化建设和链接的基础。这些年,我省水利网络化加快建设,建成了省市县三级水利专网,并推广水利智能化应用,工作效率大大提高。目前,安徽水利专网已覆盖厅直单位、16个市及105个县(市、区)水利(水务)局,实现了延伸至乡镇的多级异地视频会商。水利专网与水利部、流域机构等互联互通,并建立卫星应急指挥系统,提升应急通信保障能力。

庞大的水利工程怎么高效建设和精细管理?通过BIM技术(建筑信息模型),巨大的工程都会转化为可视化的模型和数据。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,我省采用BIM技术,以单元工程或分项工程为精细化管控对象,进行可视化、集成化、协同化建设管理,实现工程全生命周期可视化数据展现;在工程监测方面,运用地理信息、遥感、可视化等技术,多媒体手段直观表现河道地形地质、崩岸治理工程稳定性等综合信息,实现对河道监测分析、岸坡安全监测分析和崩岸预警。

值得称道的是,信息化还助力“自动巡河”。我省在河长制管理方面,采用视频云台控制算法,实现“远程视频巡河”,一台台远景摄像机犹如河道的“电子警察”,可自动生成巡河轨迹并填报巡河情况记录,对接上传至省河长制决策支持系统。

打造平台,系统思维建体系

除了这些应用外,我省还结合安徽实际,建设了一批高效的信息化系统,构建了智慧水利的体系。

在汛期,皖南山区、大别山区暴雨洪水频发,预警和转移工作怎样才能“跑”在山洪前面?山洪灾害调查评价信息平台,是我省针对本省实际构建的精准预警平台。

据介绍,平台围绕“掌握山洪影响范围与频次、知晓现状防御能力、确定预警指标体系”的核心需求,秉持“以人为中心、以户籍为单元、以村落为对象、以预警为目标”的解决思路,沿着“调查—评价—预警”的链路,构建了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及预警阈值分析技术路线,可全面掌握全省山洪影响范围、频次及影响程度,确定预警阈值体系。

智慧水利体系,需要一套完整而共享的大平台。我省开展水利信息化省级共享平台建设,按照“整合已建、集成在建、规范新建”的原则,运用云计算、大数据等技术整合数据资源,建设统一的数据整合与交换平台,开展大数据分析试点和可视化应用,建立全省水利“一张图”空间数据资源体系和网络安全体系。系统建成后,明确了数据责任主体,厘清了水利对象关系,实现数据精准共享,大大提升智慧水利数字化、网络化水平。

省水利厅科技和信息化处处长赵会香表示,下一步,将积极推进淠史杭数字灌区、小水库安全监测、防汛抗旱领域“三大系统”等重点在建项目建设。“十四五”时期,推进智慧水利建设,以“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慧化”为主线,构建具有预报、预警、预演、预案功能的智慧水利体系。